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学院概况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生工作党群之窗校友园地招生信息领导信箱English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师名录 
博士生导师
当前位置: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师资队伍>>博士生导师>>正文

崔平
2023-03-31 09:33  

姓名

崔平

性别

最高学位

博士

职称/职务

教授/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负责人/省级质量工程“煤加工工艺学”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

研究方向

化学工艺(煤化工方向)、化工安全与环保、能源与环境、新材料(微纳米材料、炭材料)

邮箱

cokecp@ahut.edu.cn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2.09-1986.07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士

1996.09-1999.03合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硕士

2002.03-2006.06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

工作经历:

1986.07-1993.10华东冶金学院,助教

1993.10-2000.10 华东冶金学院,讲师

2000.10-2007.06 安徽工业大学,(副)教授

2007.07-2012.10安徽工业大学,教授/副院长

2012.10-2019.1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院长

主要科研项目及成果

    近年来一直从事配煤炼焦与煤资源合理利用、煤的洁净转化与综合利用、焦炭质量与高炉冶炼关系、炼焦系统节能环保与低碳经济、新型功能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煤气净化与化产品绿色分离等相关工程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完成国家“863”专题项目1项和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承担宝钢、马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项目近30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编《炼焦学》教材1部,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6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获得2006年度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1项和“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2009年首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优秀奖1项;2012年度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安徽省金奖、国家铜奖1项。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煤中矿物质对焦炭性质的影响(2001Kj036)”、“碳纳米管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煤热解中的应用基础研究(2003zd054)”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焦炭中的矿物质在碳素溶损反应中的催化机理研究(21176002,2012-2015)”、“基于多尺度效应的低阶煤低温快速热解及其粘结机理研究(21476001,2015-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第三完成人参加并完成了原冶金部重点项目“焦炭质量与高炉冶炼关系的研究”(1989-1994)和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焦炭性质与质量控制因素的研究” 子项目“包钢高炉富氧喷吹条件下的焦炭质量研究”(项目号为:85-501-04-10,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1995);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炼焦煤预处理及其对黏结和结焦性能影响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0876001),2009-2011”和“863”专题“褐煤的溶剂萃取脱水和超临界醇解提质技术开发(项目编号:2007AA06Z113,2007-2010”的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2000年以来承担并完成了宝钢、马钢、酒钢、攀钢、鞍钢、济钢、莱钢等大型钢铁公司焦化厂委托科研课题多项。

(1)攀钢集团公司“煤焦数据库与高炉用焦质量控制因素研究(2001~2003)”、“配煤专家系统预研项目(2006~2007)”、“攀钢配煤专家系统开发(2007-2009)”、“攀钢煤化工厂炼焦过程物流、能流、火用 流平衡及其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研究(2006-2007)”;

(2)广西柳钢集团公司“焦炭热性质测试装置研究(2003 ~ 2005)”、“40Kg实验焦炉装置及其工艺条件优化研究(2010-2013)”;

(3)鞍钢集团公司“炼焦配煤结构优化与鞍钢配煤专家系统研究(2005~2007)”;

(4)宝钢集团公司“高炉用焦质量影响因素研究(2007~2008)”、“三期干熄焦工艺优化与焦炭烧损控制技术研究(2010-2011)”、“煤调湿与煤成型工艺优化及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2010-2011)”、“高温反应及压力对焦炭破坏关系模型研究与开发(2011-2012)”、“高富氧率下的高炉焦质量及其评价技术开发研究(2012-2013)”;

(5)莱钢集团公司“干熄焦系统热工评定及工艺运行参数优化技术开发(2009-2010)”、“新型炼焦煤预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10-2011)”、“配合煤粒度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2010-2011)”、“焦炉温度制度和入炉煤水分控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2010-2011)”;

(6)济钢集团公司“干熄焦烧损率标定方法和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009-2010)”、“弱粘煤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2011-2012)”;

(7)景德镇新昌南炼焦化工有限公司“炼焦配煤优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2012-2013)”;

(8)铜陵新亚星焦化有限公司“炼焦配煤优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2012-2013)”;

(9)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新汶矿业集团气煤、气肥煤炼焦信息研究(2013-2014)”;

(10)重庆钢铁集团公司“适宜于高炉冶炼要求的焦炭及其稳定性开发研究(2014-2015)”;

(11)四川西昌盘江煤焦化有限公司(攀钢)“配煤质量控制技术开发研究(2012-2013)”;

(12)湖南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干熄焦系统工艺优化与焦炭烧损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2011-2012)”、“煤岩配煤及提升配煤技术开发研究(2014-2015)”;

(13)南京钢铁联合公司“6米焦炉工艺优化和长寿技术研究与开发(2007-2008)”、“干熄焦工艺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2013-2014)”;

(14)马钢股份公司“优化干熄焦工艺技术研究与开发(2011-2012)”、“焦炭平均粒度与强度关系研究(2015-2016)”;

(15)山东铁雄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干熄焦系统焦炭烧损与块度控制技术开发(2014-2015)”、“弱(非)粘结性煤的快速加热改质及其工程化应用基础研究(2015-2017)”。

近三年发表的主要文章:

(06)Synthesis of CNTs/CuO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ammonium perchlorate[J]. Journal of Saudi Chemical Society,2015(in press).(1T/2)

(05)In-situ synthesis of nanomagnetites on poly(amidoamine)-modified graphite oxides and their novel catalytic performances towards the degradation of p-nitroaniline[J].Appl. Surf. Sci. 2015, 327: 226-232.(6T/6)

(04)Manufacture of nano graphite oxides derived from aqueous glucose solutions and in-situ synthesis of magnetite–graphite oxide composites[J].Mater. Chem. Phys. 2015, 153: 202-208.(4T/5)

(03)Catalysis by silver nanoparticles/porous silicon for the reduction of nirtoaromatics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borohydride[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4,292:695-701.(3T/3)

(02)Effect of boron trioxide on coke’s inner carbon solution loss reaction[J]. Coke and Chemistry,2013,56:253-257.(1T/4)

(01)Modification of Shenfu Coal by Rapid Heating Treatment, The 12th Japan-China Symposium on Coal and C1 Chemistry. Kyushu University, Fukuoka, Japan,2013.(1T/5)

关闭窗口

 
图书馆 小木虫 国家基金委 安徽高教网 中国化学会
版权所有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beat365.com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新城东区  邮编:243032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管理中心